江西調查數據發布|2018年橫峰縣經濟運行分析
發布日期:2019-05-18 作者: 點擊:
2018年,是橫峰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。這一年,橫峰人臥薪嘗膽,苦干實干,創新創造,方志敏精神薪火相傳,奮力跨越趕超的橫峰探索,局面為之而變,氣象為之而新,民心為之而振。今日橫峰,風生水起,日新月異!這一年,在省委、省政府、市委、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,全縣人民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、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引,堅持“城鄉統籌、三產融合、工農并舉”的工作思路,緊緊圍繞建設“三優”幸福新橫峰,打造“‘可愛的中國’搖籃”的奮斗目標,攻堅克難、砥礪前行!
一、主要經濟指標完成情況
生產總值74.3億元,按可比價格計算,同比增長8.7%,增速列全市第四位。其中:第一產業增加值5.4億元,可比價增長3.1%,增速列全市第十一位;第二產業增加值44.1億元,可比價增長9.3%,增速列全市第三位;第三產業增加值24.8億元,可比價增長9.2%,增速列全市第十二位。
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.1%,增速列全市第八位。
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總產值9.02億元,同比增長3.63%。
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增加值5.87億元,同比增長3.6%。
財政總收入12.2億元,同比增長10.8%,增速列全市第六位。
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6.7億元,同比增長4.1%,增速列全市第五位。
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支出25.4億元,同比增長6.6%,增速列全市第十位。
財政八項支出17.2億元,同比增長16.8%。
固定資產投資額42.4億元,同比增長10.4%,增速列全市第九位。
實際利用外資6127萬美元,同比增長11.4%,增速列全市第五位。
外貿出口總額82013萬元,同比增長-36.9%,增速列全市第九位。
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8.4億元,同比增長11.7%,增速列全市第六位。
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165元,同比增長8.4%,增速列全市第十一位。
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70元,同比增長10.6%,增速列全市第二位。
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余額94.3億元,同比減少1.5%,增速列全市第十二位。
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余額109.3億元,同比增長51.5%,增速列全市第二位。
二、經濟運行主要特點
(一)縣域經濟保持穩定發展。2018年,全縣實現現價生產總值74.3億元,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8.7%,比上年提升0.8個百分點。其中: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5.4億元、可比價增長3.1%,拉動經濟增長0.3個百分點,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3.1%;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44.1億元、可比價增長9.3%,拉動經濟增長5.6個百分點,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64.6%;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24.8億元、可比價增長9.2%,拉動經濟增長2.8個百分點,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32.8%。三次產業結構為7.3:59.4:33.3。
(二)工業經濟持續走高。2018年,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長9.1%,比上年同期提升0.1個百分點。
(三)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有所回落。2018年,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.4%,比上年同期回落3個百分點。其中:工業投資增長14.2%,城建投資增長30.7%,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136.7%。實際利用市外國內資金86.1億元、增長11.0%。
(四)農業生產穩中向好。農林牧漁業生產持續穩步發展,全縣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9.0億元、增長3.63%;完成農林牧漁業增加值5.9億元、增長3.6%。其中:農業產業實現增加值1.61億元、增長4.72%;林業產業實現增加值0.94億元、增長5.67%;畜牧業實現增加值1.8億元、增長0.34%;漁業產業實現增加值1.1億元、增長4.91%;農林牧漁業服務業實現增加值0.42億元、增長10.75%。
(五)財政收支平穩增長,金融貸款余額創歷史新高。2018年,完成財政總收入12.17億元、增長10.8%,地方財政收入6.7億元、增長4.1%。完成地方財政支出25.4億元、增長6.6%。
2018年末,全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94.3億元、同比增長1.5%,全縣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109.3億元、同比增長51.5%。
(六)城鄉居民收入穩定增長,農村居民收支增速快于城鎮。2018年,實現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70元,同比增長長8.4%;實現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165元,同比增長長10.6%。
(七)商貿旅游可持續發展。2018年,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8.4億元、增長11.7%;全年接待游客970萬人次,增長36.5%,實現旅游收入37.5億元、增長26.2%。
三、運行中存在的主要問題
(一)工業經濟形勢不容樂觀。一是工業經濟的增長對重點企業、大企業依賴度高,受重點企業經營情況影響波動大,2018年僅銅業企業完成產值占全部規上工業總產值的64%。二是年度新增企業江西三聯建材有限公司受320國道改擴建影響,暫時關停。
(二)支撐GDP核算部分基礎指標回落。從1-12月的主要經濟指標完成情況來看,公路運輸貨運周轉量、郵政業務總量、零售業商品銷售額增長速度、住宿業營業額增長速度、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余額增長速度、規上其他營利性服務業營業收入增幅比上年同期分別回落6.3、21.2、4.2、7.7、25.8和20.2個百分點。
(三)第三產業增長空間受限。全年GDP增長了8.7%,拉動GDP增長2.8%,貢獻率32.2%。從經濟結構看,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33.3%,比上年同期提高0.9個百分點。但縱觀全市12個設區市,比重增幅未超過1%的只有4個,兄弟縣市最高的增幅達4.4%,而全市的平均水平也達到了2%。從三產內部結構看,第三產業增長對規上其他營利性服務業營業收入、財政八項支出等指標的依賴性較大。從立足本縣的經濟發展的長遠立場來看,要保持經濟持續健康增長,從根本上要促進消費需求尤其是服務業的快速增長。
(四)固定資產投資不確定因素增多。投資統計有很大的特殊性,不像工業、服務業等專業的統計單位那樣具有相對的穩定性,大部分投資單位往往是臨時機構,因此,在統計過程中,基層單位人員不理解,配合程度低。另外,與投資統計相配套的原始記錄、統計臺帳的登記更是寥寥無幾,難以實施規范化管理,搜集數字也相對困難。企業“輕統計、重財務”的現象普遍存在,工作十分被動。目前國家對固定資產投資統計愈發重視,基層各部門和項目單位未引起高度重視,尤其是項目單位,因為統計部門無法約束其開工、施工等,未及時上報新開工項目所需資料,使得項目實際施工而無法納入統計,進而影響固定資產投資統計。
四、下一步工作建議
(一)抓實工業經濟增長基礎。加強對工業重點企業的運行情況進行跟蹤監測,密切關注企業生產經營和發展動態,多措并舉,搞好協調與服務,針對存在較大困難的企業,找準癥結,精準幫扶,因企施策,加快停產、半停產企業復產轉產,促進企業量與效益穩步提升。持續抓好工業企業產業轉型升級,實現橫峰縣工業的跨越發展,不斷壯大工業經濟。
(二)抓實投資項目建設。加大重大項目和優質項目的招引力度。加強招商引資宣傳,凸顯橫峰縣生態、旅游、環境等方面的優勢,堅持把橫峰特色產業和優勢資源作為對外宣傳的主體,努力形成項目的集聚效應。出臺更加優惠的招商引資政策,優先引入環保型、帶動型、稅源型項目落地各大產業園區,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。堅持項目為王,保障投資持續增長發力,確保項目入庫質量,提高項目入庫成功率,嚴格按照“誰主管、誰申報,誰申報、誰負責”的要求及時入庫。
(三)抓好四上企業入統工作?!八纳掀髽I”是夯實橫峰縣經濟發展的源動力,要切實抓好“四上企業”入庫、申報工作,確保經濟總量可持續增加,鄉鎮與各主管部門聯動,形成合力,確保所有達規模的企業“應統盡統”,以便更真實反映地方經濟發展。